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实现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2025年8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各行业各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许大纯局长在2025年局第一次网信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地质调查”工作,统筹编制智能填图、智能找矿等工作方案,率先在智能填图、铬铁矿智能靶区优选、油气盆地大数据智能选区、铀矿智能靶区优选、地质灾害隐患智能识别与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打造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现代地质工作新范式。”为今后一段时间地调局系统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切实领会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要义,抢抓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先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扎实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既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进程的积极举措。当前,我们中心面临着高海拔、深切割艰险区找矿任务,传统人都上不去的地方,要想实现找矿突破,只能依靠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调查手段的深度融合,才能催生地质调查新模式,形成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是精准把握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的优势条件,夯实地质调查工作智能化转型根基。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乌鲁木齐中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基础算力领域,中心已经建成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纳管GPU算力卡15张,FP32算力性能达到536.64T-Flops,容器化集成了常用人工智能计算框架,实现多GPU资源管理和作业调度,可满足计算机视觉、地质、遥感等领域算法开发、模型推理需要。在数据资源领域,我们持续实施地球科学数据与知识服务项目,不断汇聚南疆地区地质调查数据资源,对高质量语料数据的获取正从通用化向专业化、场景化、多模态纵深拓展。在人才支撑领域,通过不断招聘,我们建成了一支以计算机与软件专业为主的信息化融合团队,具备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能够提供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到场景交付的全链条支撑,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是奋力擘画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新局面,助推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跃升。当前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一些现实场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作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仍存在对人工智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由此可见,落实“人工智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上级关于人工智能的有关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借助乌鲁木齐中心融合性业务团队建设和人员招聘的机遇,在各业务部门和项目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推进业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广泛凝聚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吸收社会资本,加快以南疆为核心的高质量语料库和地质行业数据集建设,开发地质调查行业应用模型,尽快实现模型集成和在线化推理,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撰稿: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