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更为新时代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近期个人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认识:
第一,要深刻把握“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的政治定位,始终把“国之大者”扛在肩上,以更高站位锚定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方向坐标
从“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彰显的探索海洋资源的决心,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的“找大矿、找好矿”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领悟到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让我们感受到“为国家找资源、为发展保安全”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对于我们而言,这份责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每一个项目的精准落地中,体现在每一份地质报告的科学严谨中,体现在每一项技术突破的实际成效中。当前,全球能源资源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刚性增长,我们必须跳出“就勘查谈勘查”的局限,从“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职责:既要聚焦战略性矿产,在传统地质调查领域深挖潜力,也要着眼新兴资源,在前沿领域抢占先机;既要重视“找得到”,更要追求“找得准、用得好”,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管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要求,转化为推动资源保障能力跃升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准确把握“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实践要求,始终把“创新驱动”挺在前面,以更实举措破解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瓶颈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资源工作的“绿色方向”,更点出了“转变”的核心路径——创新。
从我们中心的实践来看,当前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还面临不少“硬骨头”:比如,深部隐伏矿勘查技术尚未形成系统性突破,传统勘查手段与信息化、智能化融合不够;又如艰险区域找矿需突破模式制约,高海拔、深切割等艰险区域地形条件极端,高光谱遥感、智能勘查机器人等新技术与传统找矿经验融合不足;再者,高层次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建设与战略需求还不匹配。破解这些瓶颈,关键要靠创新。一方面,要强化技术创新“硬支撑”,聚焦深部探测、遥感解译、数据分析等关键领域,组建攻关团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特别要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大数据”“无人机勘查+AI识别”等新技术应用,让勘查工作更精准、更高效;另一方面,要完善机制创新“软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优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名师带徒”“项目历练”“外部引智”等方式,加快打造一支懂技术、懂管理、懂生态的复合型队伍,让创新成为推动找矿突破的“第一动力”。
第三,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和保障战略实施”的政治责任,始终把“严实作风”抓在手上,以更严标准筑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纪律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既是一项重大业务任务,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以严实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青年理论学习”等学习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要强化监督保障,纪检部门要聚焦找矿突破重点项目,开展“嵌入式”监督,重点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招投标程序、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违纪问题,确保项目在“阳光”下推进;三要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党委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具体落实、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责任体系,把找矿突破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对成效突出的表彰激励,形成“人人扛责任、个个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以过硬作风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们中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面对中央所盼、国之所急、新疆所需,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 稿:丁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