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所有文明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当今很多社会议题的核心。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统计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重大自然灾害由洪水、干旱等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引发。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水循环过程呈现出显著强化趋势——雨季延迟、融雪提前、地下水补给紊乱等现象在全球多地频发。最新评估指出,约36亿人每年至少经历一个月的生活性缺水,而农业灌溉区与生态脆弱地带首当其冲。更严峻的是,这种危机正自我强化:干旱区扩张导致植被退化,进一步削弱土壤蓄水能力;冰川加速消融虽短期增加河流量,却将引发长期“水银行破产”。这场无声的水资源重构,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一、 全球变暖的事实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碳排放导致大气CO2浓度迅速升高。夏威夷莫纳罗亚(Mauna Loa)观测记录显示,从1958年至2023年,大气CO2浓度从约316 ppmv增加到约421 ppmv。伴随着CO2的增加,全球温度也显著增加。2023年夏天,热浪席卷北美、亚洲、欧洲,各地都观测到创纪录的高温;当年全球平均温度达到了15.3℃,比1951~1980年间增加了1.2℃。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副主任伯吉斯宣称2023年6~8月是大约12万年来最温暖的3个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警示:“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
图1 全球变暖(视觉中国)
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全球用水量在过去百年间激增六倍,且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消费模式转变,至今仍以每年约1%的速度持续上升。气候变化通过加剧供水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不仅恶化现有缺水地区形势,更将使当前水资源充裕区域面临压力。物理性缺水通常呈现季节性特征,而气候变化正导致多地区全年水资源的季节性分布发生显著改变。同时,热浪、极端降雨、雷暴等气候相关极端事件的频率与强度持续攀升,构成气候危机的直接表征。
水温上升、溶解氧减少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共同削弱水质;洪涝期间污染物扩散与干旱期蒸发浓缩,进一步推升水污染和病原体风险。森林、湿地等关键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引发生物多样性丧失,更破坏水体净化、碳汇存储、天然防洪及农渔用水供给等核心生态服务功能,形成水源-生态的恶性循环。
气候变化影响还呈现鲜明地域差异,热带地区将承受最剧烈冲击,环境与社会经济双重脆弱的小岛屿国家面临缺水压力升级;全球干旱区范围预计显著扩张,冰川加速消融则直接威胁山区及毗邻低地水资源可持续性,引发跨境水源安全危机。
图2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降雨增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对策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挑战,我们需要从源头到终端采取系统性措施:在气候治理方面,首要任务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逐步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使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通过森林养护、草原修复等自然方式增强固碳能力,并探索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从源头上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着力建设智慧水网系统,通过安装智能水表、水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供水管网运行状况。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区域用水需求,智能调配水资源,让每一滴水都得到高效利用。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节约用水已成为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日常生活中的“光瓶行动”、“一水多用”等举措,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让我们从拧紧每个水龙头开始,共同守护生命之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
撰稿:时雯雯